如何理解“天予不取必遭天谴”?
- 2025-03-01 20:47:00
- 丁国栋
- 原创 70
“天予不取,必遭天谴”并非直接出自《左传》,而是后人根据《左传》中的思想总结的。与之相关的原文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,记载了晋国大夫韩厥的言论,大意是:
原文: “天赐也,敢不拜?且谚曰:‘民之多幸,国之不幸也。’若无功而受名,无德而受禄,祸必及身。”
译文: “这是上天赐予的,岂敢不拜谢?况且谚语说:‘百姓多侥幸,国家就不幸。’如果没有功劳却得到名声,没有德行却享受俸禄,灾祸一定会降临。”
核心思想:
- 天赐不可拒:上天赐予的机会或好处应当接受,拒绝可能招致灾祸。
- 无功不受禄:强调人应凭功劳和德行获得回报,否则会引来祸患。
总结:
这句话的核心是顺应天意,把握机会,同时强调人应凭实力和德行获得回报,否则可能招致惩罚。
“天予不取必遭天谴”引申自《左传》,意思是如果上天赐予的机会或好处不去把握,反而会招致惩罚。其核心思想是:
- 把握机遇:机会难得,应当及时抓住,否则可能失去。
- 责任与义务:获得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,逃避责任可能带来不良后果。
- 自然与命运的警示:顺应天意,违背则可能受到惩罚。
应用场景
- 个人成长:面对机会应积极行动,避免因犹豫而错失良机。
- 领导决策:在关键时刻应果断决策,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
- 道德警示:提醒人们珍惜所得,避免因贪婪或懒惰而失去。注意物极必反,不要过分,注意平衡,懂得知足。
总结
这句话强调把握机会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珍惜并善用机遇,否则可能面临不利后果。
评论列表
随便说说
2025-03-12 16:24:44
Email: ****@**** IP: 101.*.*.50 (北京/北京)
回复
其实没多少深意,古文里记载这种两头堵的话,到处都是。汉民族本就是一种生存优先的较低层次上的文化,缺乏严谨的逻辑和深邃的思想。
1/1
发表评论